一、学科概况
学科代码:0702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核心自然科学,涵盖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光学与量子信息、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等方向。它以严谨的实验方法、精确的理论模型和深刻的数学描述揭示自然规律,为技术进步和跨学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当代物理学呈现出学科内部深度融合、与其他科学领域交叉创新以及在信息技术、能源开发、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广泛应用的显著特征,持续推动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物理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深度与其他学科和技术领域融合发展。随着实验技术、观测手段、计算模拟能力的不断提升,物理学作为探索自然规律的核心学科,不仅在传统领域如能源、材料、信息科学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也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医学等新兴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物理学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成为推动科学前沿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
本学位点于2024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2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包括理论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三个学科方向。主要从事量子精密测量理论、量子人工智能理论、非线性物理、新型光电子器件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理、光子传输与测量、生物医学光子学、光学器件开发等相关研究。
二、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物理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独立科研能力的物理学人才。具体要求为:
(1)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
(2)掌握扎实的物理学领域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物理学学科专业方向的前沿动态;较系统地掌握物理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技术和方法,能够解决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物理学及相关领域或跨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开展相关领域实际工作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设有理论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3个学科方向。每个学科方向设有若干个研究领域。
(一)理论物理
主要研究量子精密测量理论、量子人工智能理论、非线性物理以及天体物理,在量子精密测量与量子人工智能领域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二)光学
主要研究光电子材料设计与制备、光子传输与测量、生物医学光子学等,在生物组织的多光谱成像、生物细胞成像与识别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三)凝聚态物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结构和物性,在低维凝聚态物理、二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先进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制备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四、学习年限和培养方式
(一)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可实行2至4年的弹性学制。
(二)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第一责任人。采取导师指导下的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5年。
提前完成学业或需延长学习期限的,可实行2至4年的弹性学制。具体操作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五、学分要求
申请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至少获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至少获32学分,必修环节获3学分。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必修课程(7学分)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开设 学期 |
备注 |
研究生英语 |
24X05A41001 |
4 |
考试 |
1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4G01A21001 |
2 |
考试 |
1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24G01A12003 |
1 |
考试 |
2 |
|
(二)学科必修课程(13学分)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开设 学期 |
备注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24Z10F11004 |
1 |
考查 |
1 |
|
研究生专业英语 |
24X10B21005 |
2 |
考查 |
1 |
|
高等量子力学 |
24X10G21006 |
2 |
考试 |
1 |
|
凝聚态物理学导论 |
24X10G21007 |
2 |
考试 |
1 |
|
非线性光学 |
24X10G31008 |
3 |
考试 |
1 |
|
高等计算物理 |
24X10G31009 |
3 |
考查 |
1 |
|
(三)学科方向课程(≥10学分)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开设 学期 |
备注 |
物理学学术前沿专题 |
24Z10G22043 |
2 |
考查 |
2 |
|
微纳光子学基础 |
24Z10H22026 |
2 |
考查 |
2 |
|
半导体器件物理 |
24Z10H22031 |
2 |
考查 |
2 |
|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 |
24X10G22010 |
2 |
考查 |
2 |
|
微纳米材料合成及应用 |
24X10G22011 |
2 |
考查 |
2 |
|
量子场论 |
24X10G22012 |
2 |
考查 |
2 |
|
重味物理 |
24X10G22013 |
2 |
考查 |
2 |
|
粒子物理基础 |
24X10G22014 |
2 |
考查 |
2 |
|
固体光谱学 |
24X10G22015 |
2 |
考查 |
2 |
|
数据分析方法 |
24X10G22016 |
2 |
考查 |
2 |
|
固体理论 |
24X10G22017 |
2 |
考查 |
2 |
|
群论 |
24X10G22018 |
2 |
考查 |
2 |
|
深度学习理论与实践 |
24X10G22019 |
2 |
考查 |
2 |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24X10G22020 |
2 |
考查 |
2 |
|
激光物理学 |
24X10G22021 |
2 |
考查 |
2 |
|
光电子理论与技术 |
24X10G22022 |
2 |
考查 |
2 |
|
激光光谱技术 |
24X10G22023 |
2 |
考查 |
2 |
|
数值计算与图像处理 |
24X10G22024 |
2 |
考查 |
2 |
|
信息光学 |
24X10G22025 |
2 |
考查 |
2 |
|
(四)公共选修课程(2学分)
集团将在秋季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所有研究生需跨公司选修2个学分公共选修课。
(五)补修课程(不记入总学分)
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门本专业核心课程,不入方案课程设置、不计学分,但需通过考核且成绩合格。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考核方式 |
开设学期 |
备注 |
固体物理 |
24X10J02028 |
考查 |
2 |
|
量子力学 |
24X10J02029 |
考查 |
2 |
|
(六)必修环节(3学分)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开设 学期 |
备注 |
科研工作与社会实践 |
24X10G21026 |
2 |
考查 |
1-6 |
|
学术活动 |
24X10H11027 |
1 |
考查 |
1-6 |
|
七、必修环节
(一) 科研工作与社会实践
硕士生须至少参与1项科研工作和1项社会实践,并获得2学分。科研工作的内容可以是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撰写项目申请书、成果鉴定书、科研报告,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社会实践的内容可由硕士生、导师或学位点确定,一般在寒、暑假完成。硕士生须提交科研工作和社会实践总结报告,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并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合格者获2学分。
(二)学术活动
硕士生须至少参加8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并获得1学分。学术活动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等内容。硕士生须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并且提供一篇总结报告。学术活动环节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并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合格者获1学分。
八、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硕士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工作,撰写选题报告书,并在选题报告会上报告。选题必须与学科研究方向一致,选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工作条件(经费、设备等)、预期目标、存在的问题等。选题报告由选题审核专家组负责考核,通过者方可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选题报告会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本学科研究生在选题报告之前,须阅读中英文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5篇,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30%),并撰写文献阅读报告。
(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通过选题报告后6个月内,由学位点组织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主要检查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完成。如有未规定事宜,参照《千亿球友会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实施办法》执行。
(三)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生应按照《千亿球友会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24〕31号文件、“千亿球友会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撰写学位论文并接受同行专家评审。论文应阐明选题的目的和学术意义,或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价值;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表达简练、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图表规范。能体现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符合《千亿球友会论文撰写格式规范》要求。
(四)论文评审与答辩
申请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至少获35学分。学位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评审意见外,还须通过预答辩、相似性检测和双盲检测等评审环节。具体程序和要求按《千亿球友会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24〕31号文件执行。
(五)考核与筛选
研究生中期考核在课程学习结束、开题报告完成后进行,一般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内进行,公司研究生均须按期参加中期考核,未进行中期考核者不能毕业。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合格生可以继续按培养计划攻读硕士学位,顺利进入论文工作阶段。不合格生及因故未参加中期考核的研究生,各公司应在三个月内进行一次补考核工作,补考核流程同中期考核。补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补考核不合格者,不宜继续培养。对终止学习的硕士生,如其修完研究生全部课程、考试成绩符合要求并取得规定学分,发给其研究生结业证书;如未修完研究生全部课程,考试成绩未取得规定学分,可视情况发给肄业证书或学习证明。
(六)学位授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培养环节,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毕业考核合格,达到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可授予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九、本培养方案自2025级研究生开始实施。